欢迎来到恒昌!

联系电话:15680077190

二氧化碳捕集与回收技术CCUS

2025-04-09 阅读量 : 

在全球气候变暖和“双碳”目标的背景下,二氧化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(CCUS)技术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路径。作为工业减排的“最后一道防线”,CCUS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高效分离并资源化利用,既缓解了温室效应,又推动了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。当前,以有机胺法、变压吸附脱碳、高压水洗及物理溶剂吸收提纯为代表的碳捕集技术,正通过材料革新与工艺优化突破能耗瓶颈,构建起多场景适配的技术矩阵。本文将深入解析这四大核心技术的原理、最新进展与产业化挑战,为大家呈现CCUS技术体系的全景图景。


一、有机胺法碳捕集

有机胺法脱碳技术起源于天然气脱硫、脱碳,现已成为二氧化碳脱除和捕集的主要工艺。

胺法脱碳工艺是一种基于化学+物理吸收原理的高效脱碳净化技术,采用MDEA复合脱硫液可精准、高效脱除CO₂,胺液CO₂吸收容量远超水的物理溶解能力,通常为水的 30-100倍。

该脱碳工艺以醇胺类化合物(如MEA、DEA、MDEA等)有机胺复合溶液作为吸收脱碳剂,通过可逆化学反应选择性脱除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(CO₂),低温下吸收酸气生成胺盐,高温下分解胺盐实现溶液再生。

胺法脱二氧化碳_W_800px.webp

最早应用于天然气、油田气、炼厂气脱硫脱碳,随着环保及碳减排的推进,逐步应用于各个行业涵盖工艺设计、设备制造、安装运维一体全流程服务。

胺法脱碳技术基于酸碱中和反应,利用弱碱性有机胺溶液(如MDEAMEA等)吸收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(CO₂)。

吸收阶段在低温条件下吸收酸气,反应过程如下:

R₂NH + CO₂ + H₂O → R₂NH₂⁺ + HCO₃⁻

再生阶段:富胺液通过加热(100-125℃)或减压释放酸性气体,实现胺液循环利用。


变压吸附脱碳

变压吸附脱碳工艺(PSA)是一种基于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的吸附性能的差异实现选择性吸收,从而实现气体分离的一种技术。通常在压力状态下实现CO2的吸收,在减压或抽真空实现吸附剂的再生。

变压吸附吸附剂(如硅胶、分子筛等)优先捕获混合气中的CO₂,而甲烷、氧气、氢气、氮气等有效组分则穿透吸附床进入后续工序;随后通过降压或抽真空使吸附剂再生,释放高纯度CO₂并回收利用,可将气体中CO2脱碳精度控制在0.2%以下CO₂脱除率≥99%。


三、高压水洗碳捕集

高压水洗脱碳是一种基于物理溶解吸收原理的绿色脱碳技术,通过利用二氧化碳(CO₂,25℃时达25L/L水)与甲烷(CH₄)、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显著差异实现气体分离。在标准条件下,CO₂的溶解度约为CH₄的30倍,在标准大气压和20°C的条件下,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氧气的28倍。通过将原料气加压至0.8-2M Pa,可大幅提升CO₂的溶解效率。配合低温(15-25℃)工况,CO₂脱除率可达97%以上。

再生阶段:富液通过减压和气提释放CO₂,实现水的循环利用。


四、物理溶剂吸收提纯脱碳

碳酸丙烯酯(PC)脱碳属于物理吸收过程,其核心原理基于不同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,实现选择性吸收。碳酸丙烯酯对CO₂、H₂S等酸性气体的溶解度显著高于H₂、N₂、O₂等非酸性气体。在相同条件下,CO₂在PC中的溶解度约为水的4—8倍。 CO₂溶解度:在35℃、2.5MPa条件下,CO₂溶解度达8.34Nm³/m³PC。

再生阶段:富液通过减压和气提释放CO₂,实现脱碳液的循环利用。

 

对比维度

高压水洗脱碳

碳酸丙烯酯脱碳

变压吸附脱碳(PSA)

有机胺法脱碳

分离机制

利用CO₂在水中溶解度远高于CH₄的特性,通过加压水洗实现物理吸收分离

利用碳酸丙烯酯溶剂对CO₂的高物理溶解度(是水中的8倍),通过吸收-再生过程分离杂质

基于吸附剂(如活性炭、沸石)对CO₂的选择性吸附,通过压力变化实现吸附-解吸循环

利用有机胺溶剂对CO₂的高物理溶解度,通过吸收-再生过程分离杂质

处理效果

CO₂净化效率97%

CO₂净化效率98%

CO₂净化效率99%

CO₂净化效率99.9%

适用范围

5万Nm3/d

20万Nm3/d

20万Nm3/d

100万Nm3/d

投资成本

较低

中等

较高

运行成本

较高

中等

较低

较高(有余热时成本低)


应用范围及性能

胺法脱硫设备专业应用于油气开采天然气炼厂气煤层气、克劳斯酸气提浓、液化气6大行业含硫气源净化适用于如下工况:

✅ 电力行业

Ø 燃煤/燃气发电厂:捕集烟气中低浓度CO₂(12-15%),捕集率可达90%以上,减少碳排放;

 

✅ 钢铁/水泥制造/焦化

Ø 钢铁高炉和水泥煅烧过程排放大量CO₂,捕集废气中的CO₂,并通过地质封存或化工利用减少排放。捕集CO₂用于生产尿素、甲醇、烯烃等化工产品;

✅ 石油与天然气行业

Ø 提高原油采收率(CO-EOR):将CO₂注入油田驱油,既封存CO₂又增产原油。驱油收益可覆盖捕集成本

✅ 农业与食品行业:

Ø 捕集的CO₂经精制后用于碳酸饮料、食品保鲜(如肉类冷藏)及气调包装

Ø 农业气肥:将CO₂注入温室促进植物光合作用,提高作物产量CO₂浓度提升可使蔬菜生长周期缩短20%

✅ 城市垃圾与废弃物处理

Ø 捕集垃圾焚烧产生的CO₂,减少城市碳排放

✅ 新能源与生物质能

Ø 捕集生物质燃烧产生的CO₂,实现“负排放”。通过BECCS技术捕集CO₂,并封存于咸水地质层。

 

"双碳"目标驱动下,二氧化碳捕捉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工业规模化应用。当前主流技术中,化学吸收法凭借90%以上的捕集效率占据燃煤电厂改造主导地位随着《中国CCUS技术路线图》的推进,站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转折点,唯有持续优化捕集工艺与技术、开发高附加值碳利用路径、构建跨区域封存管网,方能使这项"气候工程"真正担起中和人类碳足迹的重任。我公司将持续以技术创新驱动减排,为实现全球温控目标提供中国方案,践行企业气候责任。


留言反馈